5月20日,广州华商学院审计专业师生走进深圳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融合专业实践与前沿科技的研学之旅。作为国内矿山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煤科工机器人以“机器人+场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实践,为审计师生提供了透视新质生产力与专业融合的鲜活样本。
第一站:解码企业发展,溯源创新基因


在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展厅,中试基地马博副主任与人事部杨敏经理向师生介绍了公司情况,让师生系统了解了中煤科工机器人公司的成长历程与战新产业的孵化路径。作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企业从2012年特种机器人事业部起步,历经十年技术积淀,已发展为拥有百余项专利、主导制定19项行业标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背后是无数科研技术人员攻坚的奋斗。当然,企业的成长也有审计的支持,从机器人研发预算控制到产业链协同成本审计,每一个技术突破背后都贯穿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审计逻辑,学生们在此刻也能体悟到审计思维在技术研发中的体现。
第二站:对话技术创新,激发跨学科思维


马博主任带学生步入产品陈列区,各类机器人产品与宣传影片引发学生热烈讨论。随后,测试工程师对企业的机器人产品进行了技术零距离创新介绍与互动汇报。透过汇报,学生了解了机器人的分类分级体系、矿山机器人的研发初衷、技术架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景。其中,“领航者3”轮式机器人搭载的智能温控与视觉监控模块,可实现设备损耗评估与安全隐患溯源;管道安装机器人、瓦斯检测机器人等特种设备,通过作业流程标准化与应急响应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效率。这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不禁感叹新质生产力对安全生产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站:模拟实战操作,激活想象


进入矿山仿真实验室,学生们十分踊跃地参与了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学习操作,体验了测试现场的2台履带遥控机器人和6台轮式机器人,零距离感受机器人的强大。通过亲手操作机器人完成模拟救援任务,学生将课堂中的风险评估模型与真实场景中的设备故障预警系统相印证,深化了“技术赋能”的认知。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访与场景化实践,让审计专业学生深刻体会到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专业创新的共振。这场行走的课堂,在矿山机械的轰鸣声中埋下了业技融合的思维种子。审计系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既懂技术逻辑又具监管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