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25年4月,由广州华商学院、安华理达、安华培信联合共建“数智会计与商务服务产业学院——投资者关系及信用管理工作坊(以下简称“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正式启动。该工作坊以“校行企三方协同、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定制化课程、企业导师进校的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懂业务、通技术、强应用”的复合型IR及信用管理人才。

二、校企融合新标杆
广州华商学院作为商科教育的先行者,为何选择与安华理达、安华培信合作?这一校企联动的模式,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的边界,为学生搭建起通往职场的“快车道”?


图源:华商学院官网
带着这些思考,安华理达非常荣幸邀请广州华商学院“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的项目带头人黄晓刚老师 Brendan,为大家揭秘合作背后的故事,共同探索校企融合下IR及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Brendan老师在内审内控、ESG、风险管理及企业治理咨询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现任华商教科集团高级财务总监,亦是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客座教授,曾助力多家香港上市公司开展风控、ESG等相关工作。

黄老师履历

故事专访
Q1:广州华商学院联合安华理达、安华培信成立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的契机是什么?
近年来,信用管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但相关专业的培训教育仍主要以理论为主,与实践教育结合不足。广州华商学院(或称“学院”)希望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助力整合安华理达和安华培信的行业资源及培训经验,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透过真实的行业案例分享,培养市场所需的IR及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投融资全流程,我们将投融资与投资者关系工作坊与信用管理工作坊进行了整合。让学生了解企业在投资及融资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能,增加学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黄晓刚老师在工作坊向学生授课
Q2: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学院最看重安华理达和安华培信的哪些核心优势或资源?这些优势如何与学院的教学目标和战略发展方向相契合?
安华理达在信用管理领域中有拥有深厚的专业积累,而安华培信则专注于提供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培训,致力于培育信用管理精英。目前学院尚未有信用管理的专业课程。因此,我们与安华理达和安华培信的合作正好填补了学院在信用管理的空缺。这与学院“产教融合、数智赋能”的战略高度契合,助力打造特色化课程体系。
Q3:学院在推进这一合作时主要希望解决哪些传统教学中的痛点?
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缺乏对行业动态的敏感性和实战操作能力。通过工作坊的行业真实案例、模拟演练及行业导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加深对行业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黄晓刚老师在讲授ESG相关课程
Q4:工作坊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或学生考核上有哪些突破性调整?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学以致用”,我们引入了以下三个前瞻性的教学元素:
1) “双师型”教学模式:引入企业导师授课,企业导师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方法论和前沿专业知识融入课程,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2) 真实企业案例及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与安华理达、安华培信等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真实的企业信用管理案例和操作流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行业实际问题和痛点,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外,调整课程结构,将实践环节的占比显着提升,确保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实践,体验专业IR及信用管理专员的日常工作。
3) 创新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试卷考试,我们同时采用了项目成果作为其中一个考核依据。学生在工作坊期间需要完成一系列仿真实例的作业,包括企业信用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 借此测试他们对该专业议题的认知和熟练程度。

安华培信资深讲师王强老师在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授课
Q5:能否具体说明校、企双方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
广州华商学院作为校方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设备、负责招生、学生管理及资源整合;而安华理达和安华培信作为企业方提供专业教材、行业真实案例、客服技巧及专业导师指导,并向优秀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未来将定期组织企业参访与行业沙龙。
Q6:合作对提升学院“数智会计与商务服务产业学院”的专业度有什么帮助?
安华理达和安华培信的参与不仅为学院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行业导师的加入,使学生能够从信用管理专家那里获取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企业提供的专业教材、真实案例、客服技巧和分享等,都是学生宝贵的资源,也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这次合作不仅增加了学院的校企合作伙伴,还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的深度融合,学院能够更好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课程优化、专业建设以及科研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Q7:工作坊项目的直接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哪些需掌握的行业技能?
工作坊是学院倡导的职业教育的其中一部分。职业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一系列的工作坊、实习班、工作室及专业考证培训,让学生能够找到其专业匹配的职业,学以致用。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协助学生们找到他们的理想工作外,更重要是启发学生在职业生涯里如何终身学习和持续进步。这才是我们华商职业教育的初心。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便能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不同行业的技能和知识。
Q8:关于工作坊的未来发展,能否分享下一步的方向或策略?
未来,我们将会为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新增以下三项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整体教学体验:
1)丰富教学模式与活动形式:
举办相关领域的专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竞赛,学生能够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启发思考和创意,同时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2)开展企业研学: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明白企业的运作和行业特质,我们将会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或相关行业进行实地研学,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和行业前沿动态。通过与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学生能够获取第一手行业信息,拓宽职业视野,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走访是最实在的学习方式,一个参观、一个交流和一个对话,对学生而言都可能带来重大的启发。
3)探索项目驱动教学:
引入更多真实的企业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提升综合能力。同时, 亦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加其实战经验。

图源:广州华商学院
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寻找答案。
在IR及信用管理工作坊,学生们找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通往未来的钥匙——一把融合理论、实战和创新的钥匙。安华理达认为,当今教育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企业与高校不能像平行线一样各自前行,而是要打破屏障,实现“双向奔赴”,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懂市场脉搏的新时代IR及信用管理人才。而这,也正是广州华商学院、安华理达以及安华培信的信念与追求。
(内容转自于安华理达公众号)